2009-02-03

在飛機上的旅人












我們無法否認…
四處旅行總令人興奮。在心底深處,旅行讓我們得以自歷史、律法、壓迫感和令人厭煩的義務
中逃離,它代表了完全的自由…

(Wallace Stegner)(The American West As Living Space)


在「阿拉斯加之死」這本書中看到這句話,人正在瑞士,外面飄著雪,心裡再認同也不過。旅行好處不用我多言,大家都知道,旅行得以讓每個旅人開創新的眼界、體驗、文化…
第一次躺在結冰的湖、在雪地上奔跑、用鱉腳的外語問路、迷路也是一種體驗。

種種的美好,還是付出一些代價,就是在飛機上的時間,那些種種的等待時間。
到機場的時間、check in的時間、安檢的時間、登機的時間、轉機的時間、在飛機上睡不著的時間。

在蘇黎世登機後,班機遲遲不起飛,機長廣播由於天氣因素延後起飛。從機窗看出去工具車停在機翼旁,C說應該是在噴解凍劑,綠色的液體佈滿機翼;不久飛機慢慢在跑道上滑行,離原訂起飛的時間已經過了90分鐘。經過10幾個小時盯著機上的螢幕,一夜睡不著的身心疲備,飛機抵達曼谷機場,下班飛機登機時間只剩不到30分鐘,在機場奔跑時,這是自由嗎?加上從曼谷飛回台灣的路上,一夜未睡的頭痛,心裡忍不住一直咒罵,但心裡上還是說服自己,這也是一種旅行的經驗。

不禁就在想,在飛機上過日子的那些旅人,他們能直正享受移動的過程嗎?

上次在從歐洲飛回台灣時,遇到一個廣州商人,他從南美飛回中國,他說花在移動的時間已經超過31個小時,經過3個機場,他有一種再也坐不住的感覺,但他說為了工作及在安地斯山脈山無語倫比的美景,在飛機場及飛機上的時間,每三個月一次的移動只有勉強忍受。

某日晚宴上,坐在我旁邊的這位瑞士先生,也是一個常旅行的人,多是商務旅行,2個小時前人還在機場,他說如果班機延誤他還直接打算從機場過來;一個星期出差到二個以上不同的國家,他說他的地址有三個:住家、機場、及飯店,他說對付坐飛機他已經練就一身好本領,說睡就睡,即使12小時的時差,對他來說也是小事情,機上少了打話電話的打擾,他在機上還可以享有安靜的閱讀時間,但他說對於某些私人的重要日子例如生日,一個人在機艙渡過仍讓他難受。

聽過一個年長的女士談著她坐到駕駛艙的經驗,我猜想她在飛機上的時間應該很享受,因為她都飛頭等艙,可以躺平好好的睡一覺。

我想除了少數人(有錢人及飛機迷),使用飛機為移動工具的人,大多因為到達目的地被迫接受了飛機旅行的不便。2009的我因為飛機上無法睡眠,而一肚子氣,但較於百年前的旅行,飛機帶來的快速移動的的確確也造福了旅人;儀式般的check in、登機、坐飛機、下飛機,宣告你已經「旅途中」,特別是出關後護照上蓋的飛機圖案,代表你已經到了不同的世界,那種暗示的快樂是不可言喻的;相較之下開車跨過國界顯得不知不覺,甚至有點平淡。

飛機上的光景像個小小社會,有穿著襪子走來走去的人、打呼聲大到無法忍受傢伙,嬰兒的哭聲與引擎聲,隨選視訊上的光影、空姊笑容可掬;我想大家心裡都在期待下機那一刻,展開旅行。帶上二本好書、及搞懂機上娛樂設備、用飛機餐把自己餵飽、好的旅伴,開放的心態;飛機旅行不便在旅行本身的光彩下顯得微小而模糊。

飛機旅行的不便,只會阻止那些藉口說不喜歡坐飛機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旅人,我是這樣想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