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0

Zurich West 區域演化與重生

報導 / 歐洲:Zurich West 區域演化與重生
你對蘇黎世的印象是如何?是連續多年在調查中獲選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或旅遊書上那些西裝筆挺的銀行家,穿梭在昂貴商店林立的班霍夫大道 (Bahnhofstrasse)間,又或是不亞於東京的高消費?蘇黎世位於瑞士的德語區,是瑞士商業及藝術的文化中心,它也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即便它的面積大約是台北的三分之一, 居住人口也不到台北的二成。一般瑞士人對德語區的印象是井然有序,就像在歐洲著名的漫畫Asterix and Obelix裡面所嘲弄的瑞士,那麼典型的條理及整潔;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為什麼會開始對「Zurich West」感到興趣,因為它有別於蘇黎世像森林公園一般的面貌。


Zurich West常見,很不規矩的塗鴉
杜拜塔隨著金色的夢漸漸燃燒殆盡,淪為競逐天際線的國際笑話;上海因為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正在急步趕上世界的水準,雖然現在看來上海像個城市工地。人、 街道、建築物,城市不是載體,卻像是一個有機體,在人為意識行為下或是無意之間,日日夜夜演變進化。記得歷史課本上說著,蒸汽機的發明帶動了整個工業化的進程,1890年這個火車頭開進了蘇黎世,佈上了鐵道再來就是工廠,小小的蘇黎世有大部分是鳥語花香且舒適宜人,而過客沒注意到是在西區角落的工業 區,1980年後鐵道猶在卻不似從前那樣繁忙,取而代之是寬闊的高速道路;而成天整日運轉的造船廠或肥皂工廠,隨著日漸昂貴的土地成本、產業淘汰或轉型,搬 移或清空廠房。於是從Limmat River 及鐵道延伸甚至到Europabrucke橋的區塊,約莫1.4平方公里的面積於是安靜下來,碩大的工廠像個沒了內臟的怪物站在日落的角落。



Steinfels 現址林立的異國餐廳
在 90年代中期結束的瑞士肥皂品牌Steinfels,在18世紀末買下蘇黎世郊區的一塊土地,隨著事業成長需要更大的廠房,但城市化的發展卻讓工人腳踩的 土地比肥皂還值錢,於是廠房搬遷到更遠處,總部還留在原地;如果是住宅可以轉賣出租,但空盪的廠房空有增值的土地,建築物卻不再符合經濟價值;80年代初 Eric Steinfels 是瑞士著名肥皂Steinfels的董事長,他向家族提出了把閒置的廠房轉變成有價值的高級住宅及商業用地,其父親及哥哥卻極力反對,他也遭到眾人的訕 笑,當時的Zurich West只有快速高架公路、鐵道還有更多的廠房,蘇黎世的紅燈區Langstrasse也在不遠處,還有外來移民帶來的犯罪問題,一般人很難想像在工廠旁的高級住宅及消費的人潮;他積極與蘇黎世政府接洽地土變更的可能性,由於沒有前例依循,他更攏絡了當時極有權勢的左派政治人物,以利推動這項計劃,但他還 沒完成前就被家族趕出事業體系,不過有幸的是這項計劃終究在他的理念與堅持下在六個月後獲得最終的支持,於1988年向政府提出正式申請獲淮。


著名的Schiffbau文藝中心
同個時期在工業區內有相同問題的民間企業,也在運籌類似的計劃,在1990年起蘇黎世政府為了城市競爭力及都市更計等目地,把眼光放到這塊大面積的工業區, 都市化的過程,城市的容積及生活需求更多元化,但卻缺乏大面積的商業與居住面積,在政府及民間企業的推動下,重新行銷規畫這塊區域,以滿足新的城市生活型態,包括城市開放間、空間轉型、交通動線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蘇黎世電視台攝影棚附近的那棟建築物,於2000年,各方的凝聚力下,名為造船路上的 Schiffbau (原為造船廠,製造可容納超過百人的船隻,供在蘇黎世湖上運行),在紅磚廠房下進駐了漂亮的餐廳、Jazz酒吧也都靠岸了, 原來在市中心的劇場空間不足,便把一部分的戲帶進了船廠上演。Schiffbau帶來了藝文的氛圍,先是表演的舞台,再是藝術家及愛好文化活動的人 們,Schiffbau實驗性的登場讓整個場域的氣氛提升,不單只是消費的氣味。



Freitag包包總店
Zurich的商業學校也座落於此


















今天的Zurich West成為城市中最常被提起的區域之一,人們談論到這個有吸引力也最貴的區域,代表聚集商業、文化及住宅的平衡;原來的Steinfels肥皂公司原址上,正是30年前Eric Steinfels想像是電影院、異國餐廳、有美好景觀的頂樓酒吧,你可以想像就像台北信義區的華納商圈但卻帶點工業的況味,路邊的塗鴉及高架橋呼嘯而過 的大卡車都再再提前你西區的歷史,但十幾年前似乎很難去想像這樣的轉身,四處漫走,不少大型機具正在動工,於2012年蘇黎世的天際線會出現一棟126公尺高的複合式建築,辦公室、高級公寓、商店與餐廳,而蘇黎世大學也將部分校區擴展到此。

我邊走邊想著上海的新天地田子坊,及上海當地政府不斷想複製的創意園區,也想像著台北的華山藝文中心多年後的景況。

全文原載於樂多新文創線上誌

2009-11-26

(500) Days of Summer 關於某個季節





         NOTE: THE FOLLOWING IS A WORK OF FICTION. ANY RESEMBLANCE TO
PEOPLE LIVING OR DEAD IS PURELY COINCIDENTAL.




ESPECIALLY YOU , JENNY BECKMAN.




BITCH.




電影一開始三個畫面簡短的文字,讓人好奇誰是Jenny Beckman,原來與導演Michael H. Weber合撰劇本的Scott Neustadter,過去曾經愛過這個女人,最後被傷害了,呼應電影中男主角Tom(Joseph Gordon-Levitt飾)的好友的一句台詞,要忘掉一段戀情就是將它寫出來。


旁白帶著老成的口吻說著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再告訴你一個男孩遇到一個女孩,女孩的名字叫Summer(Zooey Deschanel飾),所以我想這個故事在講某個季節。


過去的某個季節,遇上某一個人你淪陷或你讓別人淪陷的過程;電影裡Tom特別浪漫,Summer不相信愛情,但性別又如何,個性的複雜不能只用男女區別;電影牽動你的是哪一個片段?你的自我投射是Tom無可救藥的浪漫,或是Summer輕挑自我,也可能想起電影裡某個情愛追逐的片段、調情的眼神、很在乎卻要掩飾的心情、女孩輕輕倚著男孩畫面、一個似曾相識的吻、某個因傷心到睜不開眼的早晨…。


過去導演執導mv的經驗,的確這部電影也增色不少,某些片段的動畫把我們帶入Tom的某種精神狀態或幻想,音樂適時的播放填滿了畫面說不出來的曖昧氣氛,旁白把故事說得更動聽,電影非線性陳述,就像回憶一段感情,有時跳到第一次見面難忘的記憶,又是想起某天的爭執、像偵探尋思記憶的片段並搜集一切可能失敗的原因。電影的顏色,透過愛昏頭的Tom眼中看來,Summer出現時光線特別柔和顏色特濃,她藍色的眼瑰麗的唇,她是Tom的是真愛,即便她還不太確定是愛情還是取暖,當下的她只明白不要一段「關係」。


套用公式的愛情電影看來煩膩,帶著真誠的微笑相信就能打動人心,通俗的經驗卻不一定要庸俗化的呈現,一個簡單的故事,換個說法、另一種表達、畫破刻板的角色定位,在電影中看到個性中某個部分。


畫出時間及空間座標,我們以光速向未來前進,轉身某個夏天已經在身後。




參考資料:

 *發行公司   Fox Searchlight (Wiki)
 *電影        官網(英/有音樂聲)  Wiki   Imdb  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