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4

上海不是溫柔的

不斷擴張的地鐵線與扁擔竟聯成一線
請說普通話,不要隨地吐痰

視人民如父母,視軍隊如長城


自備座位


急急忙忙的上海,大家火氣大了一點公安都來了







上海應該是一個妖嬌的女人,以前我總是這樣想像,
像是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像是十里洋場裡穿著旗袍
舞著妙曼姿態的女人,來上海近三個月,我隨時得
深呼吸告訴自己,上海不是溫柔的,
我的想像是不實際的。

中國是一門顯學,上海更是一位站在聚光燈下的閃
亮明星,人從全世界湧了進來,我也是其中一位,
大家都想來窺看上海的美貌,想在站在浪潮中,
但 一個大城市的崛起的過程中,
成就了財富、國際化 、新鮮有趣、變動的刺激感,
但從美好面篩選下來 的卻是貪婪、無情及複雜。

走在路上,你會面對推銷人拉著你,一個陌生人
緊貼著你,你可以大叫請他滾開或是跟我一樣我在
一次、二次後裝聾作啞,你可以在地鐵時傻傻排隊
,或是列車到了就衝了上去,你可以不提防但你
可能錢包就不見了;你可以在銀行辦事時,因為
你不是在地人,而得到特別待遇。

辦事員說:「你辦這個業務,需要當地人當保證人
?不然不能辦理,下次再來。」在已經等了一個多
小時,我回說:「當地人是意思是?」辦事員說:
「中國人!」我說:「你的意思說台灣人不是中國
人?」我詢問著,他不再回話,
但我需要辦理的業務卻處理好了

你可以忽視這裡的服務品質,不時對服務員開罵,
或是靜下心來表示你非常「文明」的一面,你可以
隨意穿越馬路,但小心車子撞上你。在上次回台灣時
,我說著來上海需要軟件升級,朋友說在職場上
面對是來自全世界的競爭,以及在地人以低價的
薪資卻拚了命往上衝的心態,在生活上,你必需調整心態
,在跟出租車師司傅吵完架,深呼吸後走向灑滿陽光的街
道,看著在法租界吐露新芽的梧桐,告訴自己一切沒事。

很多新鮮事、好吃的食物、有趣好玩的人、許多快速變
化下形成的荒謬事,這裡是中國一切都可能發生;也許
對某些片刻情緒上是不舒服的,
但我還是慶幸看到這些 美好與荒謬。

2009-04-23

去哪喝啤酒?





從福州路,跟朱寶寶的腳步,她熟悉的領我走向外灘,
在1845年劃給英國當作租界,這裡在20年代到40年代,
變成了各家銀行聚集之地,閉上眼睛似乎還可以想像當時車水馬龍的景象,
而走在大幢樓宇間,夜裡街道聞不出商業氣息,
只有稀落的人影,像是歐洲某處平常夜晚。


在微暗的街道上,我們從遠處看到光亮的招牌,
「外灘啤酒總匯」,晚上七點多,大約是七成滿的座位,
大部分都是外國人,也有些本地人,男人男人都是大聲聊天的男人,
為了都是啤酒吧!?進門便看到光亮的啤酒設備,帶點巴伐利克的風格,
在牆上懸掛許多大幅人像攝影,為平實的空間帶來一點新鮮的風味,
我們沒有走向高檯大桌,我們選擇靠窗的位子
那些高檯大桌就留給想喝酒大聲聊天的壯漢們。

雖說是冠上了總匯的名稱,
但實際上這裡提供是自家的黑啤、黃啤及白啤
(300ml:33Rmb/500ml:55Rmb..)
還有一些pizza、三明治、香腸及牛排,很適合在夜晚開始前來吃晚飯,
再步行到外灘clubbing。我們挑了牛排及德式烤香腸,
五分熟的牛排忠實的呈現原味,像是一個質樸素顏的女孩,
硬要挑剔的話是少了一點風韻;而三種類型的烤香腸,
搭配軟散的馬鈴薯泥(土豆泥),香腸在煎般上烤的油香,
泛著一點點誘人的油光配上蜂蜜芥茉醬,吃上馬鈴薯泥,
喝上一爽口啤酒,整個人打從心裡滿足了起來。


牛排99Rmb/烤香腸58Rmb,
聽說中午的套餐性價(cp值)比很高,
而一個人99Rmb的啤酒暢飲價真是豪爽,
難怪離去前有一桌近十人的中年老中,
已經開始滿臉通紅的大聲勸酒。

info

外灘啤酒總匯/Bund Brewery
黃浦路漢口路11號(近外灘)
02-63218447
Fri+Sat 11am-4am
Sun+Thu 11am-2am

2009-04-20

送行者,生死間的透明感


在鄉下,昔日鄰家友人的孩子,以驚訝及羨慕的口吻說出「大提琴家」
這個職業,男主角大悟臉上是一陣不好意思;原一心嚮往大提琴家巡演
生活的他,卻在樂團解散把名貴的琴賣掉後,感到一陣輕鬆。


回到鄉下,因為一些廣告打字的錯誤,或該說是命運的巧合安排,他手
上的大提琴變成了讓人忌諱的遺體,一個從沒見過屍體的人,茫茫然說
著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第一件工作,臉上搽了白粉扮屍體地搞笑演出,

我們輕鬆看著他進入禮儀師(入斂師)的工作,但之後的腐屍卻又把我們帶
回到現實工作從將遇到的一切可能,一切人生百態。他從噁心、嘔吐、害
怕臭味到真心投入工作,真心對死者的尊重,衷心的希望為逝者留下記憶
中最美好的面容。
電影接下來帶來了一個新的課題「職業」。在小鎮傳開了,原來是大提琴
家的主角變成成天與死人為伍的入斂師,即便是死亡是人人無可免的結局
,卻是人人忌稦想逃離的一個情境,總是不開心的,因為我們以為那是一
個結束,在喪禮後遺留下悲傷,對死亡的恐懼。總認為接觸這樣的工作,
不吉利、不討喜、還是登不上檯面的,主角的堅持與心理調整,透過戲劇
的張力,思考著職業是否真有貴賤或著我們如何面對這份工作,是否真心
堅持才是義意的本質。

死亡是未知的,因為未知不了解,我們不了解而感到害怕而想逃離,在這
部電影的生死場景,生死相對的時刻中,透過主角透過像茶道,莊嚴及認
真的態度,在儀式下幫助逝者走完最後一程,也重新安撫家屬的心,如同
火化場的那一場戲說著,死亡就像一扇門,穿過了繼續走下去。

故事架構平實,從角色轉變的困境,一般對未來迷惑的人得到共鳴,從人
類共同對面生死的經驗,跨越日本生死的禮俗,在悲傷中憶起不在的人事;
再講職業的評價、男人間的情誼及父子的關係,透過對一份我們普遍不熟悉
的工作,宛如櫻花綻淍謝,漸漸看出生死間的透明感。

2009-04-09

小資情調泰康路








車駛進了陝西南路站,魚貫隨著人群走向exit 2淮海中路,
站在出口處的阿鬼穿淺白色的風衣,她一派悠閒的樣子,
左右的好奇張望著,我叫喚她,二個人就往南邊走。

下著春雨的清明時節,我們穿越充滿浪慢情懷的法租界,
法式風情的老房子經過世紀的風霜,仍舊安靜美麗,思南
路上的梧桐樹告知春天的到來,吐露出新芽。打著小傘我
們閒聊更新彼此的近況,大概步行了30分鐘,藝廊、設計
小店漸漸在路邊冒出來,彎進小路,我們已經接近了田子坊。

2010世博有二個重點區域,一則為大名鼎鼎的新天地,另一
則為泰康路路上的田子坊;相較新天地,田子坊多了那分人
味,在藝術氣氛下你仍能感受到上海的市井生活,從1998
年 陳逸飛成立他的工作室開始,田子坊的發展一直是貼近生活
的,陸續進駐了萬種風情的咖啡店、酒吧、時尚小店、生活精
品店,從50年代的舊廠房轉變為今日個性田子坊,陳舊復古
中帶著創意新鮮的況味,帶著你的相機,在左轉右拐的巷弄間
補捉一些這裡的風情,或是花一個下午的時間
探訪這裡很中國或非常洋味的小店。

一般的周末,路旁的咖啡座都是慵懶享受陽光的人們;
今天紛紛的小雨卻把我們帶進,這家咖啡店「丹」,
以咖啡 及日式家庭料理著稱的小店,
進入門廳二位工作人員正忙於挑 撿合適的咖啡豆,
我們左右腳並用走上了小巧的梯子,
咖啡香 爵士樂在空氣中任意飄散著,昏黃的燈光木質手感的桌椅,
日 式小店親切的氣氛,不禁讓人滿心的喜歡,
一掃雨天帶來的煩 躁感。幸運地,我們坐到小閣樓的角落,
獨享從天窗落下奢侈的一絲天光。

咖啡及食物十分誠心且溫暖,離去時樓下的工作人員已經改為
切製手工麵條,那就作為下次來的嚐試吧!

Info
Café Dan / 丹
卢湾区泰康路248弄41号(近瑞金二路)
田子坊

如何去

1)不迷路的方法就是打出租車到泰康路210弄-田子坊(或說思南路及泰康路口)

2)坐地鐵1號線到陝西南路站,從2號出口接瑞金二路或走美麗的思南路。

3)坐地鐵4號線到魯班站。

2009-04-02

Into the wild


“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There is a rapture on the lonely shore,
There is society, where none intrudes,By the deep sea, and music in its roar: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 --Lord Byron

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故事的結局,你知道主角已死,該以怎樣的心態看下去?

故事從一件事情開始,幾個阿拉斯加的獵人於一輛廢棄的巴士,發現了一具
已經死亡兩週的屍體,報紙批露了這則訊息,被一本戶外雜誌看到,他們報導
這則訊息,爾後該文的作者Krakauer Jon 經過一年的追蹤從遺留下來的信件
、日記、書想要了解這名23歲男孩死亡的謎,他是Christopher McCandless ;
一個年輕、洋溢才華、家庭富裕、前途光明的男孩,在大學畢業後,一個人走
向了曠野?1997年這本書出版後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迴響,Sean Penn 反覆看
了這本書並連絡了作者及其家人希望可以同意並支持改編成電影;十年過去了,
一如在電影開頭那位夜裡驚醒的母親,十年後他們才能同意拍攝這部電影,面對
這個故事。

Sean Penn透過腳本的想像跟著Christopher的腳步,忠實走遍了30多個他曾經
造訪過的地方,想透過他的眼光去理解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他的內心,他把錢燒
了把過去切斷,一個人孑然一身,擁抱大自然,走進阿拉斯加,是什麼東西趨
使他是什麼影響了他?

我喜歡大自然,但從來不是一個強烈到一個人到大自然探險冒險;大多時候
很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一個人旅行、看書、探訪新的店,總覺得學會與自己
獨處,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課題之一。而某些時候,更喜歡被人群包圍,喜
歡城市裡的忙碌與喧囂,那種被新的訊息覆蓋,感覺世界不停的變化的刺激
;即便某些生命時刻,我們仍想要逃離,逃離這些物質或生命中醜陋的事實
,但仍然沒有強烈到把我從舒適環境裡拉出去,拉到曠野。

所以我也很好奇Christopher 為何展開他的旅程,他是不是只是一個有勇無
謀,還是單純追尋冒險所帶來的腎上腺素,或是只是一個還在青春期自私
且叛逆的兔崽子?坐在電影院中,我不斷揣想;像是觀看公路電影般,有時
透過手持攝影機的晃動,直接收錄的環境音,無邊際的景色、旅程上遇到的
人們,適度迎上情緒的音樂、那些引用的字句,漸漸可以理解想像他的角度。
他啟程了,伸開了雙臂擁抱了夢想,走進了荒野,也留在荒野,而很多人卻
沒有勇氣上路。

一部好的電影,也許好笑、也許有故事有張力,又或許角色鮮明,很多時候
也觸動你的心,讓你想起記憶中某些片刻或難忘的人;而這部電影之於我
,則是詮釋一種我沒有的想法,給我一些衝擊,糾纏我好一陣子。

Into the wild
阿拉斯加之死
Death of an Innocent
*1996 Krakauer Jon 在outside雜誌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