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2

Into the wild


“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There is a rapture on the lonely shore,
There is society, where none intrudes,By the deep sea, and music in its roar:
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 --Lord Byron

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故事的結局,你知道主角已死,該以怎樣的心態看下去?

故事從一件事情開始,幾個阿拉斯加的獵人於一輛廢棄的巴士,發現了一具
已經死亡兩週的屍體,報紙批露了這則訊息,被一本戶外雜誌看到,他們報導
這則訊息,爾後該文的作者Krakauer Jon 經過一年的追蹤從遺留下來的信件
、日記、書想要了解這名23歲男孩死亡的謎,他是Christopher McCandless ;
一個年輕、洋溢才華、家庭富裕、前途光明的男孩,在大學畢業後,一個人走
向了曠野?1997年這本書出版後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迴響,Sean Penn 反覆看
了這本書並連絡了作者及其家人希望可以同意並支持改編成電影;十年過去了,
一如在電影開頭那位夜裡驚醒的母親,十年後他們才能同意拍攝這部電影,面對
這個故事。

Sean Penn透過腳本的想像跟著Christopher的腳步,忠實走遍了30多個他曾經
造訪過的地方,想透過他的眼光去理解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他的內心,他把錢燒
了把過去切斷,一個人孑然一身,擁抱大自然,走進阿拉斯加,是什麼東西趨
使他是什麼影響了他?

我喜歡大自然,但從來不是一個強烈到一個人到大自然探險冒險;大多時候
很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一個人旅行、看書、探訪新的店,總覺得學會與自己
獨處,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課題之一。而某些時候,更喜歡被人群包圍,喜
歡城市裡的忙碌與喧囂,那種被新的訊息覆蓋,感覺世界不停的變化的刺激
;即便某些生命時刻,我們仍想要逃離,逃離這些物質或生命中醜陋的事實
,但仍然沒有強烈到把我從舒適環境裡拉出去,拉到曠野。

所以我也很好奇Christopher 為何展開他的旅程,他是不是只是一個有勇無
謀,還是單純追尋冒險所帶來的腎上腺素,或是只是一個還在青春期自私
且叛逆的兔崽子?坐在電影院中,我不斷揣想;像是觀看公路電影般,有時
透過手持攝影機的晃動,直接收錄的環境音,無邊際的景色、旅程上遇到的
人們,適度迎上情緒的音樂、那些引用的字句,漸漸可以理解想像他的角度。
他啟程了,伸開了雙臂擁抱了夢想,走進了荒野,也留在荒野,而很多人卻
沒有勇氣上路。

一部好的電影,也許好笑、也許有故事有張力,又或許角色鮮明,很多時候
也觸動你的心,讓你想起記憶中某些片刻或難忘的人;而這部電影之於我
,則是詮釋一種我沒有的想法,給我一些衝擊,糾纏我好一陣子。

Into the wild
阿拉斯加之死
Death of an Innocent
*1996 Krakauer Jon 在outside雜誌的報導。

1 則留言:

  1. 男主角彷彿分身的演出也讓人更貼近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故事本身,,真的是一部好電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