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4

歐陸的咖啡香氣




在歐洲大陸的秋季,早晨一般是無精打采的,遠方天空才剛露出一絲曙光,人們著睡袍緩緩走向廚房,把咖啡豆磨成粉,放進咖啡壺中,爾後在底部加點水,放到它專屬的加熱底座,轉身處理優格或麵包,耳邊傳來噗嚕噗嚕的聲響,濃郁的咖啡香從壺嘴飄散整個屋子;如果你走進義大利人的廚房,大概都會看見1933年起襲捲BIALETTI咖啡壺。 鋁製或不銹鋼、2人份或4人份、圓柱型或經典的八角型,講究的Brikka或隨意的Moka Express,那壺身上一個右手向上指並留著小鬍子的男人,也正是歐洲咖啡文化的一個縮影。




阿拉伯人開始飲用咖啡,15世紀才經由威尼斯商人把咖啡帶入歐洲,也據說第一家歐洲的咖啡廳就在義大利水都,任憑一開始保守天主教勢力,對這種香味特別的黑色液體有所反對,但仍然阻止不了這種讓人成癮的飲品,成為歐洲文化的一部分,在早晨、下午或晚飯後都是義大利人飲用咖啡的時間,一般義大利的咖啡沒有想像中花俏,但他們卻很堅持,即便是1歐元一杯站著喝的Espresso,小小一杯高壓萃取黑色液體,表面帶著一些油脂泡沬,一口飲下濃烈暢快,義大利人說好的Espresso千萬不能加糖;而通常只在早上喝的Cappuccino,義大利人也有他們民族的驕傲,即便你待在再普通不過的B&B,點上一杯Cappuccino,用湯匙攪拌,嚴格規範細緻的奶泡要以螺旋狀沉入咖啡中,咖啡奶香溫醇融合,讓人感動回味不已。走在義大利街頭,大概不常看到星巴克的招牌,義大利人帶著誇張的表情說星巴克的奶泡會刮人嘴。我們所熟知的星巴克就是在1984後,受到義大利咖啡文化影響才轉而專售義大利濃縮咖啡,無怪義大利人對星巴克的文化反銷十分反感,如果你到義大利點一杯拿鐵Latte你只會得到一杯牛奶。(Latte在義大利文的意思是牛奶)


歐洲人認可的咖啡文化除了義大利,另一個就屬於歷史超過300年的奧地利維也納咖啡,維也納的有不少名聞遐耳的咖啡廳,跟義大利南歐風情不太相同,到維也納喝杯咖啡,端上的除了咖啡,通常還有一片苦甜巧克力或精巧的小餅乾,端盤上還會有一杯白開水,讓你消磨時間,談音樂、時事、或是話文學,在咖啡廳裡看報章雜誌,沒錯這就是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在維也納喝咖啡,一般人還會再搭些咖啡廳自家烘培的精巧甜點,例如烤蘋果捲或是Sacher Torte(巧克力蛋糕帶有杏桃醬,最有名的在Hotel Sacher),如果你想吃點正餐,香腸或是著名的維也納雞排都可能在菜單上看到,維也納頂著音樂之都的美名,有些咖啡廳晚上還有會鋼琴演奏或是詩歌朗讀。300多年前由Kolschitzky因為戰爭從土耳其學習到咖啡的精瓍,自此維也納就不斷發生質變,最傳統的加糖加牛奶,或像極了咖啡牛奶的米朗琪(Melange) 或是咖啡中加入酒的馬車夫(Fiaker)…花樣種類繁多。到了 19世紀,咖啡廳成為文學家、音樂人、政治家辯思的地方,自此咖啡與文化活動的曖昩情份就跟到左岸喝咖啡一樣充滿了人文的氣息。


而台灣人最熟悉的歐陸咖啡文化除了義大利該是法國吧!媒體上不停重播的法語旁白、塞納河畔的景色、香頌歌曲,但之於歐洲人來說法國的咖啡本身並非特別有名,有名本身是左岸,還有從沙龍文化轉變而來的咖啡廳文化,那些去咖啡廳的藝術家、文學家及哲學家,最終我們對巴黎無限的泿漫想像,讓我們追尋著海明威又或西蒙波娃的腳步來到巴黎,巴黎的咖啡文化跟左岸當然不可分,其中最有名的二家咖啡廳就是緊臨彼此的於雙叟咖啡廳(Cafe les deux Magots)及花神(Cafe de Flore),坐著喝咖啡看著聖傑曼大道(Boulevard Saint-Germain) 上的精品商店及行人,又或坐在咖啡廳的巴黎人對旅人來說才是最美的一道風景。

隨著星巴克在全球的布局,Espresso咖啡文化從義大利被帶到全世界,美式的咖啡文化販賣的無限上網的便利、一種生活的氛圍,人人上班前或午後都要手執一杯,他們的成功直接間接的助長我們對這杯黑色液體的偏執,在台北到處林立的連索咖啡店的同時,也樂見不少有個性咖啡店在師大、永康、東區商街小弄冒出頭;咖啡的飲用或許對某些專家而言是咖啡豆的產區、水的溫度以及咖啡機,對一般人而言它也不再只是提振精神的速食飲品;每一口飲入的咖啡,都是牧羊人旅行千年的文化精粹。


全文原載於樂多新文創線上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